文森·梵高
梵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
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
。梵谷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和《有烏鴉的麥田》
等,現已躋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畫風:梵谷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梵谷融入了他們的鮮豔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尤其在梵谷待在
法國亞爾的那段時間,發展已至成熟。
在用色方面也別有用意以作品《向日葵》為例:
梵·高在阿爾居住期間,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巨大的
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態,既有緊閉的苞蕾,也有盛開的花
盤,花朵的黃色呈現出豐富的色調,從深橙色到近乎綠色
都有。在病倒後,借繪畫幫助自己恢復健康。梵·高的用
意都是利用色彩表現自我,"我越是年老醜陋、令人討厭
、貧病交加,越要用鮮豔華麗、精心設計的色彩為自己
雪恥……。高更前幾天對說,他在莫內家看到一幅向日
葵的油畫,向日葵插在一個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過他還
是比較喜歡我畫的這一幅。"在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
自畫像裡那種短促而筆觸,在這裡,他的筆觸堅實有力,大
膽恣肆,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
盡致。他大膽地使用最強烈的色彩,因為他清楚地知道:
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於暗淡。"儘管採取了種
種保護措施,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澤。
此畫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用綠色和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
出花瓣和花莖,簽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藍色。籽粒
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纖細的筆觸力圖表現花盤
的飽滿和紋理的婀娜感覺。"在黃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四
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畫的一樣。不同之處是這幅畫更大一
些,它有一種相當特殊的效果,我認為這一幅是以更加簡練
的手法畫出來的。"(梵·高)"在我的黃顏色房間裡——帶紫
色圓環的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黃顏色的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
隻黃顏色的壺中,壺放在一張黃顏色的桌上。畫面的一角上,
畫家的簽名:文森特。黃顏色的太陽透過我房間裡的黃顏色
窗簾,一派生氣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早晨,我在床上醒來,想
像這一切必定是芳香撲鼻
為什麼梵高在生前沒有被譽為天才,死後卻聲名鵲起?
任何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的貢獻都可以總結為:在他之前沒人這樣
畫,在他之後人們開始學他。頂級的藝術家,都必須顛覆人類之前
的審美認知,發展出種新的長久的審美體系。喬托是這樣,畢卡索
是這樣,波洛克是這樣,梵高也是這樣。而梵高比他們更為傳奇,因
為懷才不遇,因為英年早逝..隨著資訊傳播的加快,這樣偉大藝術家懷
才不遇的事情越來越少了。在他之前有達芬奇,維米爾,拉圖爾,在他
之後幾乎沒有這樣世界級的藝術家。梵高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處於真
實描繪自然的繪畫與揭露人性主觀表達的繪畫中間的轉捩點。在他之前
的藝術家,都是以真實複製一個自然場景為藝術目標,就像達芬奇追求
鏡子一樣的效果一樣。即使是印象派的那幫藝術家,也算是加了個毛玻
璃的照相機在複製場景。而到了後期印象派梵高這批人,藝術開始需求
新的表達方式了。梵高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一環。正因為這個轉折是
歷史性切顛覆當時人類審美的,因此,後期印象派的這些人在世時大多
懷才不遇。跟高更,塞尚這些有雄厚經濟支撐的後印象藝術家不同,梵
高作為一個瘋子,還是貧困的瘋子,以一腔熱情畫出由他燥鬱症的視角
顯示的景象。這樣的表達反而更加真實而殘酷。以當時的藝術認知水準
,梵高這樣的審美太過於新穎,不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因此,畫作根
本賣不出去。然而,在後印象之後的野獸派,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
等新一波潮流開始探索在繪畫中表達人性的可能性,於是我們有了斑斕
的馬蒂斯,恐慌的蒙克以及壓抑的達利.. 梵高就處於這些現代繪畫跟古
典繪畫的轉捩點上。這就是其作為藝術家的偉大價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