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是人們對靜態藝術最深刻的呈現方式。從古代開始,人們便會在洞穴裡拿著小石頭將符號刻在牆上記錄自己當時的生活情形,直到照相技術普及的現在,人們依然拿著工具在物體上描繪著自己的生命歷程。同時,世界的宗教不只以文字的方式出現在社會大眾前,甚至許多描寫宗教故事的繪畫才是許多人對他們趨之若鶩的原因,畫究竟是什麼,他又是如何保存的呢?本文將大略介紹各宗教常用,也是人類古老的繪畫之一——壁畫。

(一)壁畫是什麼?

  所謂的壁畫是一種裝飾牆壁或天花板的繪畫,由於最早的壁畫是畫在洞穴的牆上 ,所以有時候會稱壁畫叫做洞穴畫。

  最早的壁畫:法國蕭維(Chauvet)岩洞壁畫

 hillaire03_ch   

壁畫的歷史發展到最後,變成建築裝飾,和室內裝飾的一種,彩磚也是壁畫的一種。壁畫創作時,要考慮到牆壁的結構,壁畫的創作可改變整體空間的比例和感受。例如西斯汀教堂的《創世紀》。壁畫是古蹟修復人員的挑戰與難題,因為牆壁不像其他畫作能裱框,收藏,覆上玻璃保護,所以只要是年代久遠的壁畫,受損的情形都很嚴重。因此很珍貴,也很有價值。

(二)壁畫的種類

  壁畫的種類與使用材料實在太多,我們取乾、濕壁畫和鑲嵌畫作說明。

  1. 1.      濕壁畫:濕壁畫的起源不可考。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是濕壁畫的輝煌時期,從13 世紀到16世紀中許多畫家都是濕壁畫能手,例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其中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繪製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最為偉大、壯觀,而拉斐爾的諸室壁畫如《雅典學院》等則最為精致典雅。

 1304052211331454  

《最後的審判》

1304052212061454  

《雅典學院》

濕壁畫是從義大利文Fresco而來,意旨「新鮮的」、「新的」,因為它要求將顏料塗在剛抹好的濕灰泥牆壁上,故而得名。其中布翁(Buon)式濕壁畫是最耐久的技術。這種把研磨好的乾粉顏料摻入清水而製得的色彩,與灰泥一起乾燥凝固後,就成為牆壁的永久部分。由於濕壁畫耐久且表面不會反光,成為製作壁畫的理想方法。如果光滑表層調佩得當,能保濕好幾個小時。這種材質使畫家需要高超的技巧,因為他必須在灰泥還沒乾的時候快速工作,而且不能塗改,只能用乾式畫法在新鮮灰泥上修正。

  1. 2.      乾壁畫:溼壁畫不同之處,在於不必怕溼灰泥乾涸無法作畫而趕時工作,但因為顏料很容易剝落而不容易持久。其顏色不會滲入灰泥,而是和其他塗料一樣形成表膜。乾壁畫效果與膠彩壁畫相似,常被用來修補溼壁畫剝落的地方,但缺點是隔段時間仍須因剝落而再次修補,適合用來修飾。
  2. 3.      鑲嵌畫:又音譯馬賽克,字詞應該源自於「Musa」,即希臘文中,掌管科學及詩歌藝術等九女神之名。嵌畫是用很多規則的、不規則的、大小形狀相類似的小型有色塊狀物,將其與灰泥黏合,運用膠合物作托底,並且拼成圖形。最早發現是蘇美人使用於神殿建築的牆面上;到古希臘時期,開始加入黑、白兩色的小鵝卵石在地面進行拼貼,到了羅馬時代,馬賽克已成為大眾藝術,不論是在一般民宅或公共建築的地板都能看到,而且也開始加入彩色小碎石做為元素。

 1272497115432  

查士丁尼的鑲嵌畫

 1373765305-590336264_l  

泰姬瑪哈陵的外觀

教堂或清真寺裡的彩繪玻璃,又稱花窗玻璃,也是屬於一種鑲嵌畫。花窗圖案可能是有具體人物的,也可能是幾何圖案。人物造型一般包括聖經故事、聖徒神蹟、地方保護神傳說、文學與歷史故事等等。花窗玻璃的色彩則是由於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不同的氧化金屬成分而產生。但花窗的色彩也有可能是玻璃製成後塗裝上去的。

 Sainte_chapelle_-_Upper_level  

聖丹尼斯教堂的內部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陳景容數位美術館

Google

大紀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imhis 的頭像
    animhis

    視覺藝術

    animh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