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與欣賞專題報告

音樂一陳奇恩  S10364034  諮輔一余姿瑩 S10328031  材料四  陳明雄 S10067018

 

張皓甯個展(展覽場地:台南生活美學館-第一展覽室 展覽日期:4/4~4/19)

作者介紹24歲的年輕藝術創作者張皓甯,畢業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目前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碩士班,專長影像、行為創作。張皓甯的作品關注思索關於「身體性」和「存在狀態」之間的關係,透過行為作為實踐的體現,使身體成為重要的表達媒介,再藉由影像或複合媒材的創作形式呈現。

 

 

張皓甯個展-共振

當拍手不再具有任何意義,而是一種純粹的行為時,觀眾所見的就是視覺共振的表象。這也回憶到社會現狀中我們經常不知為何?而跟著集體意識一起鼓舞,卻沒有真正理解或進入到事情發生的情境裡頭。最終產生的追隨狀態就是一種共振的表面現象

 

 

張皓甯個展-在空間感

當所有的事件都在我們眼睛所看不見的地方甚至是非實體空間的存在狀態時,唯獨展示出表面運行的過程,透過人去跨越虛空間的輪廓企圖引導觀眾聚焦在留白的空間,甚至是空間場域中,任何空間切線延展的可能性。進而思考影像/留白和空間想像之間的對話關係。

張皓甯-日常回文

一個日常風景,事件不斷重複循環,行人/公車反覆地穿越。藉由影像的差異時間的並置使得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分身影像被同時看見,產生某種幽靈影像的狀態。藉此表達某種日常循環的生存狀態。

 

張皓甯-身體符碼藝術?

透過腳不斷地踩踏拓印出文字抽象畫的符碼,足跡與灰塵作為一種型為紀錄的痕跡。再藉由行為過程的影像紀錄告訴觀察者他們所看到的類版畫的抽象文字符碼即是「足跡」所實踐拓印出來的,用觀念與行為的方式思考藝術與藝術作品生產的思考。

 

張皓甯-無題關於建構中的輪廓

藉由具典範特質的頭像造型作為標準的投射。在不斷摧毀再重組之間,構成一個在變動中且具延續性的造型。就像是生命中自我建構形貌的狀態。雖然呈現出當下的結果,但變化仍持續進行,過程中,每一次的毀壞和重組都不可回復。摧毀後,驅使新的可能,在這樣自動性的不可預期合理性的重新建構間,形成重複運作體系中精煉後,身體、行為和時間的殘跡。

 

 

 

 

 

 

 

 

陶然自得(展覽地點:台南生活美學館 展覽日期:4/10~6/28)

作者:宋健城

名稱:延

心得:我認為作者藉由其作品表面的線條來表示生命之延續,也表示生活的圓滿

 

作者:翁士傑

名稱:蒼蘭和茶倉

心得:因為這個作品,是我喜歡的藍色,又長得像航海王動畫裡的惡魔果實,因此讓我印象深刻而特別喜愛。

 

 

作者:賴淑月

作品名稱:藍、綠之間

心得:我覺得此作品中的藍綠相間非常的吸引我,有種莫名的和諧不會非常突兀,碗的表面也非常平滑,讓我看一眼就著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imhis 的頭像
    animhis

    視覺藝術

    animh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