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比例與生活周邊的藝術
在生活中會發現有很多東西看起來是非常的舒服,那是因為人在視覺上存在一種黃金比例,如果符合這個比例去規劃東西,那畫家在構圖或者是設計東西上,會讓觀看者覺得非常的完美,現在我要觀察的就是希臘雅典的帕德嫩神廟,因為它是一座很多地方都符合黃金比例分割的一項歷史古蹟,先來說說他的歷史背景,最一開始的帕德嫩神廟是在馬拉松戰役結束之後建立的,他是一項具有宗教意義的藝術品,原意是要先給女神雅典娜,而他第一眼讓我注意到的是,那些聳立的大柱子。
根據老師在上課中提到的,這是一種多立克式的柱子,這是古典建築中三種柱子最早出現的一種,他的特色就是,在柱子的周圍有很多的凹痕,而最早期的高度與直徑比是6:1,後來被改為7:1,在我看來這些凹痕從側面來看會有無限延展的感覺,因為使用了凹痕的設計,讓表面不再平整,可是取而代之的是有著波浪的效果,更加強了圓柱的層次感,而從柱子的垂直面來看,那些設計造就了視覺上的筆直線條,在光線的照射下,一明一暗的線條更強化了整體筆直的感覺。
接下來開始來探討神廟的正面,發現整個畫面因為柱子聳立,更多了許多的莊嚴感,在細細去研究整體的設計發現了第一個黃金比例,就是整個神廟的正面,從數據來看,整座神廟的高與寬的比就是1:1.618,黃金分割具有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建築物應用黃金分割,可以展現其功能性與美觀性。如果從幾何的觀點來觀察他,可以發現她的正面可以分解成很多個區塊,而在每個區塊也都有滿足左右對稱的性質,而這個對稱性質可以帶給人一種莊重、平和且安心的感覺。
還有從視覺正面的延伸,排列整齊的柱子,在畫面的遠處會漸漸靠近,製造出在末端好像有著什麼東西的感覺,造就出了神廟的神祕感,對於在供奉雅典娜的地方,要進入神廟去向雅典娜膜拜,就會有種慢慢踏入一個寧靜氛圍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好像真的能跟神明對話。
接下來,我來探討一下黃金比例是怎麼一回事,這個黃金比例最一開始是出現在正五邊形,而正五邊形頂點到非鄰點的距離與邊長的比例,正是黃金比例,他是被畢達哥拉斯學派所發現出來的,後來經過歐基里得的整理才發展成現今的理論,這套理論竟然在好幾千年前就被研發完成,而直到現在我們已經很自然地把它運用在生活之中。
最後關於這項報告,在我找資料的過程中看了許多分析還有一些比較理論方面研究,我在完成這項報告的同時也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但是最為可惜的是,我並沒有找到為什麼我們在視覺上,對黃金比例會有一種完美的感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