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視覺藝術主題介紹與論述
數位四 S10055044 陳佟梅
在此我要介紹的是安東尼·高第·科爾內特所蓋的「米拉之家」。安東尼·高第·科爾內特也就是現今時常聽到的西班牙觀光勝地聖家堂著名的建造者「高第」。
高第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建築家,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米拉之家(Casa Mila)算是高地比較後期的建築也是最後一個私人住宅,在加泰羅尼亞語意為「採石場」,西文則是 Casa Milà,意指「米拉的家」,坐落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市區裡的Eixample擴建區與格拉西亞街(Passeig de Gràcia)上。
米拉之家建於1906年至1912年間,是當時是一對欣賞高第建築的夫婦請他所建。當時高第捨棄了慣用的彩色磁磚,改採單色石牆和裸露建築物結構的方式來凸顯特色,高度為六層住宅加一層頂樓之建築,波浪形外觀,是由白色石材所砌出的外牆,由此得知稱它為採石場不是沒有原因的,在陽臺欄杆部分並不像現代建築規規矩矩的排排站好,而是扭曲到一個極致在那時代中更顯特別。他曾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 ( The straight line belongs to Man. The curved line belongs to God.) 」,在這棟建築物中我們看到了高第把他說過的話落實得很徹底。
整棟建築外型及內部結構上我個人倒覺得它像蜂窩一樣,每扇窗戶層層相疊,看是雜亂卻不失整齊的排列著,而米拉之家的居民像是一隻隻蜜蜂穿梭其中, 坐落在屋頂上的通風管與煙囪則像古歐洲時期的盔甲武士,守護著家也守護著居民(使空氣流通,人也為之健康)。
至於米拉之家的房間,則是每一戶都能雙面採光,從中庭灑落以及街道直撲而來,房間的形狀也幾乎全是呈圓型設計,貫徹高第曲線為上之信念。
由於高第有虔誠的宗教信仰,因此米拉之家相對的也帶了些宗教色彩,比方說可在外牆高處看到一個M字,代表Maria(聖母瑪利亞);一朵玫瑰浮雕,代表Our Lady of the Rosary/ Virgen del Rosario(玫瑰聖母),也代表米拉夫人的名子Roser;一段浮雕字Ave - Gratia - M - Plena - Dominus – Tecum代表「上帝拯救你,瑪利亞,你充滿恩典,上帝與你同在」等。
這棟建築奇特之處除了像採石場般的外牆、盔甲武士的煙囪外,它的建築工法更不容小覷,開創出以「柱子承重」的結構建築先例,取代傳統以「牆面承重」的建築結構。建築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來承受,不論是內外牆都沒承受建築本身重量,且因建築物本身沒有主牆的存在,房間格局可隨意改建,建築物也不會塌下來,甚至是設計以接收大量陽光為目的的大窗戶。
高第在設計米拉之家時是全方位的設計,包含房間擺設甚至是建築物外的人行道地磚也囊括其中,中心像海螺般的螺旋突起,變幻出各式造型,奇特的是每塊地磚都需正確排列,稍有不慎將會破壞整體的協調性。
當時米拉夫婦建造這棟建築,一樓是出租店舖,二樓是「主樓」(Piso Principal)屋頂挑高,一樓與二樓之間則有一層「間層」(entresuelo),在二樓之上有四層樓:三、四、五、六樓,是出租的公寓,因為高第的以柱子承重設計結構很特別,所以出租的每一層樓的隔間佈局都不一樣,三樓隔出三戶住家,四樓隔出四戶,五樓隔出四戶,六樓隔出三戶,每戶住家佔地也不同。而頂樓是用來調節溫度及曬衣專用。屋頂陽台有30個奇特的煙囪、2個通風口,與6個樓梯口,塔狀的樓梯口因螺旋梯裡暗藏水塔所以形狀為之最大。
在米拉夫婦去世後,這棟建築被賣給一家房地產公司,現在則是被Caixa de Catalunya銀行買下來,一樓是銀行的基金會舉辦免費展覽的場地,提供欣賞內部設計的機會;六樓、頂樓和屋頂陽台對外開放,可免費參觀,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4 年將米拉之家列入世界遺產中,更在1992年登上巴賽羅那奧運的紀念幣圖樣。
對於高第在那思想不太開放的時代,建造出米拉之家這棟外型前衛、工法獨創的建築甚是佩服,因為特立獨行的創造家往往被視為異類,為大眾所不容或甚至迫害,可也因有這些人的存在,讓生存在這多元現代的我們見到一件件令人驚嘆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