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村-寶藏巖 s10372028周聖祐
藝術村?違章建築?寶藏巖給人的感覺就是有這麼一點困惑,來參觀的人絕對不少但看完離開後不知所以然的也不少,沿著蜿蜒錯綜的山路,一座座建築往高處散落,說真的,我第一眼的第一想法便是這也能作古蹟?入口旁搭著個大板子。上面掛了些郵箱,有原住民也有外來者,而外來者通常為藝術工作者,往板子斜上方瞧去,有菜田,而眼前的路大致分成了三條,上中下,我首先行往中路,走沒多久,旁邊出現了座小廟,與寶藏巖入口的大廟相比,顯得有些寒渗,但卻原汁原位,好像它就應該在這,小廟對面有個看台,朝下望,大致能盡觀下部的建築及河濱公園的腳踏車騎道,這邊的風景說不上差,只是比它好的,大有地方,而前面又再次岔成兩條路,一前一上,而我就繼續往前走了,一路上不少房子,儘管理頭似乎沒人,可是大都不行進入,從屋裡出來的人,我也沒看過,會不會搬走了,我總是時不時地這麼想著,畢竟前幾年這裡違章建築的事鬧得大,該是走了不少人,縱然之後被列為古蹟,大概也沒什麼人回來了吧,外面的生活機能確實較好,仍想留在這的該是有很強烈的情感吧?不然就是想要清靜周圍的藝術工作者,想著想著,走到了盡頭,但有個彎曲的鐵樓梯通往上方,而樓梯邊盤著幾棵大樹,有種扭扭捏捏的感覺,挺有趣,到了上頭,才真的感覺是個迷宮,階梯錯落疊著,有些地方有展示造型藝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對奇怪的椅子,然後有人在賣手工藝品及咖啡屋,只是要價不婓,在這裡的遊客較集中,算是寶藏巖的精華地段吧,在我(應該)走遍上部的所有小道,我便來到了下方,話說這裡還有理髮廳和電影院阿,只是都沒開著,不知道是不是早就閉門歇業了?逛著逛著,不知不覺過了晚上七點,早過了參觀時間,我有些驚訝自己的不留心,然後倚著街燈朝上方路口望去,這時我注意到有些零落的光,但很少很少,少到整個寶藏巖裡,不過十個,反而底下的街燈更為顯眼,明明白日如此活力充足,怎麼轉眼就寂靜異常?一種歷史的滄桑感油然而生,對比於旁邊的公館商圈,有種晃晃隔若兩世的美感,縱然外表並不炫麗,感受卻能如此源源不絕,實在很奇妙,這種即刻的巨大的存在於大都會區兩種生態的視覺落差感,我個人是挺愛的,所以白天我覺得它是違章建築,晚上是個視覺藝術作品,很難將它單一解釋,因為它確實都是。而我後來查資料才發現原來寶藏巖能被當成古蹟留下來是因為台灣大學的學者汲汲營營,希望將其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可免為拆除的「歷史聚落」,當然其中經歷不少挫折,但終於還是在二零零四年被政府承認為一“歷史建築”,然後漸漸轉變成今天這個樣子。